社区

兜兜转转,难逃雷电3的归宿,ORICO TB3-S2扩展坞入手一月体验

善格佳物 2022/02/25
4 0 举报

笔记本轻薄化的同时,带来的不便之处就是I/O接口的缩减,我的主力机是2021款M1Pro芯片的MacBook Pro,32GB内存,512GB硬盘,大部分时间外接明基PD2705U 4K显示器使用,按理说3个雷电4接口、一个HDMI接口、一个SD卡接口日常使用完全够用了,但用到一些Type-A接口设备的时候,还是需要转接,比如:外设无线接收器、U盘等。

我先后入手过两款便携扩展坞:ORICO 11合1透明扩展坞和DOCKCASE 可视化扩展坞,在解决一部分痛点的同时,又带来了新的痛点,例如外接显示器最高只支持4K30Hz,或者最高5Gbps的传输速度限制了外接存储硬件性能,所以最终还是入了雷电3扩展坞的坑—ORICO TB3-S2。

外观和细节

这款扩展坞是年前入手的,为了能够详细体验各方面性能,连续使用大半个月时间,站在个人角度来看,优缺点明显,具体在哪些方面,后面会说到。先来看看这款扩展坞的I/O,正面有5个接口,左侧两个是USB 3.1 Gen1 Type-A接口,最高支持5Gbps传输,中间是两个USB 3.1 Gen2接口,Type-A + Type-C组合,最高支持10Gbps传输,最右边是一个3.5mm音频接口。

背面从左到右依次为:120W DC供电口、千兆网口、雷电3接口1(支持PD60W供电)、雷电3接口2(支持PD15W供电)、DP1.4接口(最高支持8K@60Hz输出)。

主机的外观设计是我喜欢的风格,整体采用了铝合金材质,比较有质感,尺寸为188 x 95 x 24mm,顶面和左右侧面都做了鱼鳍状格栅处理,可以增加散热面积。

除了金属外壳的被动式散热效果,主机还内置了一个主动式的涡轮风扇,并且在机身上开了进风孔和出风孔,形成对流风道,这个是侧面靠近风扇位置的出风孔。

另外一面是对流风道的进风孔。

翻过来看底面,同样是金属材质,四角有防滑垫,两颗镙丝固定了一个活动盖板。

我把MacBook Pro的预算加到了内存上,硬盘只选择了最低配的512GB,所以平时干活儿都是外接移动硬盘,选择这款扩展坞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支持内置M.2固态硬盘。打开底部的活动盖板,可以看到有两个固态硬盘安装位,左边的接口支持2TB M.2 NGFF 2280硬盘,右边的接口支持2TB M.2 NVMe 2280硬盘,插满的话,总容量可达到4TB。

我手里没有M.2 NGFF硬盘,所以只在右边接口上插了一个大华C900 Plus 1TB的M.2 NVMe固态硬盘。

ORICO TB3-S2是一款桌面扩展坞,电源适配器体积比较大,不太适合随身携带,实际上我外出的时候也没有外接显示器或者高速传输的需求,前面提到过的ORICO 11合1透明扩展坞或者DOCKCASE的可视化扩展坞完全够用了。

另外,随机还赠送了一根40Gbps的雷电3数据线,可以发挥扩展坞的全部性能,雷电3数线的售价都不便宜,这一点厂家还算比较良心,不过线长只有50cm,改变了一下桌面布局,暂时够用。

性能测试

我的连接方式是将MacBook Pro通过随机赠送的雷电3数据线连接到扩展坞的支持PD60W供电的雷电3接口上,再用一根Type-C数据线将明基PD2705U连接到扩展坞另外一个雷电3接口上。

在系.统信息里可以看到开启4K@60Hz没有问题,扩展坞正常情况下是可以支持到双屏4K@60Hz的,不过受限于M1芯片,只能扩展一个高清视频输出,我只外接一台显示器,这一点倒没什么影响。

雷电3接口支持PD供电这一点很重要,一根线就可以解决MacBook Pro数据传输、视频信号输出以及充电的问题,实测一下ORICO TB3-S2两个雷电3接口的PD功率,一个是60W,一个是15W。

连接到MacBook Pro上PD供电情况。

我的日常工内容为文字处理、网页浏览、音乐影视、PS修图、中度视频剪辑,明基PD2705U显示器自带一个Type-C接口,可以支持90W的反向供电,我之前直连的时候可以保证M1Pro芯片的MacBook Pro不掉电,那么换到扩展坞的PD60W供电后会怎么样?同样可以维持笔记本100%电量。

再来看一下内置硬盘,大华C900 Plus 1TB,可以正常识别到。

接下来做一下各种接口的测速,首先是内置的M.2 NVMe,大华C900 Plus 1TB的标称速度是读取是3400MB/s,写入3000MB/s,测试得到的结果是读:2.45GB/s,写:1.35GB/s,差距有些大。

换上另外一块Lexar NM700试一下,标称读取3500MB/s,写入2000MB/s,测试结果读:3.01GB/s,写:1.91GB/s,这是一个正常的结果,至于大华C900 Plus 1TB的数据为什么偏低,多次测试也没搞明白原因是什么,不过速度对于我来说,也够用了,而且大容量更实用一些,所以最后还是换上了1TB的大华C900 Plus。

实际Copy一个30GB大小的视频文件进行测试,写入速度1.30GB/s。

爱国者U盘U393在USB 3.1 Gen1接口上的速度:读435MB/s,写420MB/s。

爱国者U盘U393在USB 3.1 Gen2接口上的速度:读537MB/s,写457MB/s。

爱国者U盘U393在USB 3.1 Gen2接口上实际写入速度:读448MB/s,写452MB/s。

Lexar NM700 M.2 NVMe 512GB固态硬盘,外接硬盘盒在USB 3.1 Gen2接口上的速度测试:读1000MB/s,写995MB/s。

Lexar NM700 M.2 NVMe 512GB固态硬盘,外接硬盘盒在USB 3.1 Gen2接口上实际速度测试:读1011MB/s,写1016MB/s,从以上测试结果可以看出,USB 3.1 Gen1的5Gbps带宽和USB 3.1 Gen2的10Gbps带宽基本上都可以跑满。。

不足之处

有两个地方感觉有点不舒服,第一个就是主机上没有单独的电源开关,关机需要拔电源,这个非常不方便,解决办法就是购买一个带有分控的插排或者智能开关。

第二个就是涡轮风扇的噪音有点大,白天还好一些,环境噪音比较杂,不会太过注意到,但到了晚上,就非常明显,这个暂时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只能等官方做出改进了。

总结

ORICO雷电3扩展坞TB3-S2的入手价是1999,说实话这个价格在同类产品中的优势并不大,但站在个人使用需求的角度来看,支持内置存储扩展这个鲜明的特点,实在是有点诱人。我手里并没有其它雷电扩展坞产品来进行对比,但实际体验下来,各项功能都达到了产品本身标示的水准,在使用过程中没有遇到过什么奇怪的问题,比较令人满意,没有单独电源开关和风扇噪音有点大是两点稍显遗憾的地方,希望后期能够改进吧。



4

分享

发布失败:内容包含敏感词(兼职)

评论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