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死磕入门级市场,赛睿寒冰1游戏耳机开箱体验

燕七 2019/09/10
0 0 举报
在吃鸡刚刚起势的时候,恰逢赛睿游戏耳机产品先调整,之前的西伯利亚全线停产,旗下仅推寒冰系列。一波又一波的密集新品后,赛睿寒冰系列借着吃鸡的火爆也将寒冰系列打出名声。
寒冰系列的每一次新品其实都有讲究,大致上是去占领游戏耳机高端地位,不过后来发现其实在入门级的市场更有潜力,所以在寒冰系列推了几波朝上走的高端品之后,后来推过一款入门级的RAW。
这款入门级的寒冰RAW正常售价299元,目前已降至239元,活动价则为199元,这一举措无疑是对国产游戏耳机的打击。不过赛睿并没有放弃“残忍”的战略意图,目前又推出售价399元的赛睿寒冰1.



▲包装风格基本不变,适用平台几乎包括了目前所有的主流游戏设备;



▲和寒冰3/5/7一样的内衬,不仅如此,发声单元也是一样的;



▲外观几乎和赛睿RAW一致,麦克风同样可拆卸,耳机线不可拆卸,但都没有延长线;



▲耳罩后盖展示,赛睿寒冰系列在耳罩上也玩过花样,比如灯效,比如内置电池,这一款入门级的就只有LOGO了;



▲耳罩垫是和所有寒冰系列一样标准的纤维透气垫,夏天还是有点闷,不过冬天的时候会喜欢它那柔软而饱满的质感;



▲耳罩垫可轻松拆卸下来,细节如图;



▲40mm的钕磁铁单元,和寒冰3/5/7一样的。有人问怎么核心硬件都是一样的,价格差别那么大。其实现在的价格差别已经不大,在赛睿屡推高端之后,最初的寒冰3/5/7价格都降下来了。



▲机身侧面仅有麦克风开关和音量调节旋钮,盲操毫无压力;



▲赛睿寒冰RAW和寒冰1的头梁变成了常见的设计,不过伸缩轴依旧带金属条,有明显的刻度感,但阻尼很轻。



▲头梁内侧展示,头垫面积较大,饱满度和柔软度包括压型的设计都算有讲究;



▲头梁外侧朴实却耐用;



▲线材展示,加上延长线,长度足够长,玩PS4不是问题;



▲麦克风可拆卸,可随意扭曲,并且支持双向拾音和就降噪,这一点的优越性可参考赛睿3/5/7的口碑。



▲游戏体验部分
寒冰1秉承赛睿寒冰系列的一贯特性,仅从音质的角度来看,它是比较偏HIFI的,声音比较正,解析良好,声音悦耳。我记得之前赛睿寒冰系列有两款是认证了索尼小金标的,但是这款没有。目测还是认证成本较高,因为个人HIFI耳机玩的也比较多,内行人士告诉我认证小金标一年的年费是2000美刀。
游戏耳机认证与否其实没那么重要,毕竟都是用来打游戏的。这也区分了游戏耳机和HIFI耳机的区别,赛睿的寒冰1音质偏HIFI的,中低频比较均衡,没有刻意突出低频,大CSGO时站在B洞门口可以听到后花园进来的B洞区间里的脚步声,但是听不到B大门那里的脚步声。
解决的办法是加声卡强化低频,当然你也可以无视,技术不行,装备来凑,装备不行,那就意识来凑。根据个人以往体验赛睿寒冰系列的经验来看,多用驱动这一招是可行的。
强化低频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脚步声变得更为清晰,爆炸声也会变得轰头,长期在这种声压下不仅对耳朵伤害较为明显,重要的是声音太复杂,比如CSGO里,有时遇到喜欢丢炸弹的队友,一顿狂轰乱炸就会觉得耳朵不舒服。
寒冰1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声音较为柔和,失真较低,不管是子弹射碎玻璃落地的声音还是子弹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的清清楚楚。当然这一点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重要,但如果你对声学有一定了解后,不管是强化低频还是中高频,幅度过大都会导致失真明显,失真明显后再用声卡或者驱动里的均衡器也调不回来。
如果你那么在意听声辨位的距离,对于寒冰1还得用均衡器和声卡尝试达到自己理想的地步,但无法掩盖的是寒冰1本身的声音素质扎实。



▲整体总结部分
目前个人手上并没有寒冰RAW作对比,不过从我个人的记忆来看,外观和配置上两者几乎没太大差别,声音上寒冰1遵循的是HIFI级别的调音,吃鸡技术菜的建议加声卡,或者直接加点钱上寒冰5吧,有灯效,外观也好看一些。
最后是寒冰1的吐槽,目前得知定价是399元,敢情是在变相促销寒冰RAW,又或者让人忍不住加钱买寒冰5.第二点,在外观上寒冰系列基本上就是轻微调整,虽然让产品有了明显的辨识度,但看长了也就那么一回事。


0

分享

发布失败:内容包含敏感词(兼职)

评论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